(相关资料图)
“五色新丝缠角粽”,“碧艾香蒲处处忙”。 每到端午时节,人们又蒸起了粽子,插上了艾叶,斟上了雄黄,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被赋予灵性和药性。在端午节的知识体系中,以饮食为中心和药物为中心的一系列节俗活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人们在端午节的活动谦卑而又谨慎,通过一系列的饮食制作和药物采集,让自然草木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满足人们驱邪避祸、祈福禳灾的精神需求。
端午文化所表现出的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核心要义,唯有从端午文化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为长江大保护,扛起宜昌担当,作出宜昌贡献,才能让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这是过端午节更好、更有价值的方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到端午节,就会想到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束照亮历史隧道的光,他的感人事迹千古流芳,家国情怀万世传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屈原的爱国情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共鸣和高度认同,从而成为每到这个节日时,中华儿女格外鲜明的精神丰碑和文化烙印。
浓厚的家国情怀,铸就了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传承家国情怀,也是感悟端午文化内涵的深层意义所在。在华夏儿女的精神谱系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基于这一道德自觉,传承家国情怀始终是端午节的主旋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是“中国端午节”联合申遗三省四地城市之一,是文化部批准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永久举办地,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宜昌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端午节这一天,在感受端午民俗之美、传统之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合力,用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让世界听见宜昌、看见宜昌、爱上宜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慧茹(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