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全球动植物约有1/4受威胁,物种灭绝风险比历史平均水平高数十至数百倍。建立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是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策略之一。
自1872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约3000处。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一是生态系统类型多、结构复杂,二是物种高度丰富,三是特有属种多,有近40%以上的高等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四是区系起源古老,五是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丰富,这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际上是针对当时改革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所以开展全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是构建科学体系、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国家公园体系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根据项目分析,还有国家公园的布局研究,我们考虑了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应在系统评估我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景观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二是国家代表性原则:国家公园内应拥有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或是物种丰富度高和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三是原真性原则:国家公园保护的范围应仍保留有较高比例的自然性,受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四是完整性原则:每一个地区至少建设一个国家公园,同时每个国家公园在面积上能保障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根据我们的需要,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分为陆域3个生态大区、36个生态地理区,海域3个生态地理区。
(本报记者 王臻 整理)
《青海日报》(2023年08月20日 第6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X 关闭
X 关闭